首页 > 考生写作 > 观后感

《冈仁波齐》观后感

时间:2024-07-18 10:43:54
《冈仁波齐》观后感3篇

《冈仁波齐》观后感3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冈仁波齐》观后感1

大概是《冈仁波齐》票房突破4千万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对影片质疑的声,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贬的说:“这只是碗给小资的鸡汤,是藏区的小时代,是在消费异域文化、藏区风光,从电影类型,拍摄手法,阶级划分,民族宗教,到扒出导演张扬和投资人的历史。”什么都有, 总之只要和影片联系起来的都可以拿来议论一番,不能联系起来的也生拉硬扯凑到一块。也有专家说:“这是艺术片的试金石,是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

位置不一样,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感受自然不相同,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人如何,自己看得心安便可,没有什么比自己喜欢更重要,都是为了蹭个热点大家都不容易。

于我来说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和我平时看的其他电影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能让我静下心来看完,并在影片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日常。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火炉,早晨起床的诵经和打水声,酥油茶、糌粑、牵牛、寒暄,生活在西藏芒康县这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了他们平常的一天。只是有天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为完成哥哥朝圣的心愿,怕再不去就走不动了,为了不留遗憾决定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于是,这一天便在这个村庄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个决定一出,消息不胫而走,怀着各种目的的朝圣者加入其中。

朝圣这件事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只是普通日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没有什么特别。十一个做出决定去朝圣的人,只是在平常的闲聊中,就把事情定了下来了,没有想象中的神圣。走时更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是安静的在全村人注视下,始于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叩拜中。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躬身匍匐,周而复始。漫漫兮其修远,两千五百公里虽长,但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朝着理想走去一路前行,不论快慢,终将抵达。就这样一部电影安静如一股清泓静静流淌开来,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慢慢等待故事的发生。

接下来,路遇朝圣者的对话,好心人的收留和指导,孩子的降生,落石的危险,买鞋的讨价还价,趟水过河,飞来的车祸,没钱停下来去打工,替房东磕头,和理发店里姑娘的调笑,到最后老人的死亡。一件件事都很接地气,或是顺理成章,或是突如其来。一路遇到的所有困难,仿佛都能化解在朝圣的路上和每日祈祷诵经中,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让看电影的我也跟谁他们一路前行,体验路上的喜悦收获。

生活在藏区的人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像《冈仁波齐》里,为心中信仰虔诚朝拜的藏人。且不说心中怀揣的这份信仰,单说用身体丈量朝圣的距离,这种事需要平静而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令人钦佩。而现实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在路上的修行者呢?从来到世间起,一路打怪升级,坚难成长,干掉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Boss。读书时要好成绩,上好大学,毕业后想体面安稳的工作,接着成家,养孩子,然后孩子又重复我们走过的路,能跳脱这个循环的貌似很少。原来你我早已是生活这条路上的行者,很早以前就在路上艰难前行,遇山翻山,遇河趟河。谁的生活里没有苦难,没有风雨呢?生活这条路静水流深,时有惊起波澜,但身在其中的我们从未感知。

看电影时我能感到孩子妈妈的伟大、会为车拉出几百米后折回去重新磕头而感动,会为小女孩打电话问候家人时眼眶湿润。但我真没有感受到朋友圈里的高度,更看不出他们所说的深度,我只是在看电影时找见我自己仅此而已,算是一场观影与观心对话。“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看《冈仁波齐》自会有一万种感悟。朝圣不是终点,所有人终将回到平淡中生活修行。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生活不易,前路难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梦想,在路上努力的前行,虽平凡但无畏。冈仁波齐只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最后的路不在远方,只在脚下和心里,没有回头路可以重来,直面内心才无所畏惧。

《冈仁波齐》观后感2

最近,张杨导演的西藏题材电影《冈仁波齐》上映。这部安静的公路片在《变形金刚5》的喧嚣中辟出了一条幽径——9天,票房破2700万,对于艺术电影,这个成绩可以称得上“大卖”了。

因为口碑和上座率持续高走,《冈仁波齐》的院线排片也从最初的1.6%升到了今天的5.9%,但上座率依然是所有在映电影中最高的。

去年年中,张杨导演正带着他在西藏拍摄的两部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奔走于各大电影节,本刊在那段时间采访了他,从《冈仁波齐》聊到在西藏风餐露宿的十个月,从近些年的的电影创作,聊到他的坚持、局限和困惑。

那时,张杨对《冈仁波齐》未来的院线表现并不乐观,具体的宣发策略也不明确。对他来说,今天的票房成绩是个惊喜。对于艺术电影进院线来说,《冈仁波齐》也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

《冈仁波齐》看起来是纪录片,实际上是个故事片。导演的控制力在于截取藏族素人演员的生活,讲自己的故事。“一个孕妇,一家三口,一个屠夫,一位死在朝圣路上的老人,电影中的这些人物是早就设计好的,只有现场拍摄是纪录式的。”张杨说,他让演员们正常烧火、做饭、喝酥油茶,摄像机一直开着,碰到好的场景就暂停,想几句台词,加在刚才的场景里,“整部电影都是这样拍摄的”。

这种“伪纪录”的`形式也曾出现在张杨的另一部电影《昨天》里。当年,张杨把演员贾宏声吸毒戒毒的经历写成了剧本,让贾宏声和父母一起,在镜头前表演他们真实的生活。《冈仁波齐》看似与张杨之前的作品不同,但“伪纪录”和公路片的形式都曾在他过往的作品中使用过,“形式和内核早就有了”。

在藏文化里,马年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张杨追求仪式感,希望在马年把它和《皮绳上的魂》拍出来。摆在他眼前的第一个难题是找投资。早年拍电影,张杨没为钱发愁过,但眼前的两个片子,无论从题材还是他希望呈现的影像风格,都没有能赚钱的卖相,想要筹钱不容易。《皮绳上的魂》起码是个完整的故事,《冈仁波齐》连剧本都没有,他只能和投资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大致的拍摄方式和希望呈现的风格,能不能拍成他都不敢打包票。“谁敢投啊!”张杨也觉得,自己这看起来不靠谱的项目有些为难投资人。

眼看着已经到了20xx年底,再不进藏,《冈仁波齐》就来不及拍摄了。这时,好友李力站了出来。作为合力辰光的董事长,李力最赚钱的一笔电影投资是《小时代》,从那部电影里看得到他追逐利益的本能。他也曾劝张杨拍商业片,大制作、大IP、大卡司(演员阵容),张杨总是犹豫不决。他投资过张杨的上一部电影《飞跃老人院》。那部电影没能让他赚到钱,眼前的这两部电影更没有赚钱的希望,但他依然对张杨承诺:“不管其他人投不投,你去拍吧,我给你托底。唯一的要求是,注意安全。”

20xx年11月底,投资还没到位,张杨就带着一个30多人的剧组进藏了。剧组买了七辆面包车,一路走一路拍,遇到县城就住旅馆,没有旅馆就住帐篷。随队的有厨师和医生,饿了吃大锅饭,病了也有人照看。他们还在当地雇了藏族的摄影助理,刚开拍的那段时间,因为高原反应,摄影师扛不动摄像机,全靠助理们出力才能顺利拍摄。

拍完《冈仁波齐》,张杨把剧组扩张到120人,又花费两个月拍完了《皮绳上的魂》。在藏区的10个月,张杨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只有缺钱时,才打电话催催投资人。

10个月下来,张杨成了现在的张杨,皮肤黝黑,戴上帽子、手串和银戒指,坐在人群中寡言少语,他有意无意地与周遭保持着距离。“刚从原生态的地方回来,大家都不适应或者排斥乱糟糟的城市生活。”刁亦男试着分析张杨,“但他的这个劲头持续的时间有点长。”

《冈仁波齐》观后感3

简洁的语言交流反衬出内心世界的执着和坦然;没有过多复杂的剧情,但又说出了生活中的百态。里面有西天取经般的磨难,也有欢歌笑语、互相帮扶的画面。也许这就是生活,决定于自己内心的信仰。

下面是个人对电影里朝圣群体特质的理解:

1、群体的整体信仰

这一群人,有老人、有妇孺、有屠夫、有自感罪孽者等,但他们都有着去冈仁波齐朝圣的信念。虽然出发点有些是赎罪、有些是祈福等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为能到那里朝圣而欣然前往,因为那个地方在他们的信仰里面就是神圣的地方。

他们的信仰是那么的根深蒂固,不为外界所动。整个群族从小生下来就接触,并在平日里人们念经、教导的影响下,并在周围雄伟山峰环抱、干净无杂的环境的熏陶下,这种信仰就像精神支柱一样支配着整个身躯。

2、内心的平坦

正是有了深刻的信仰,在面对很多事情,尤其是苦难时就有种不为所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他们不抱怨、不埋怨,坦然接受遇到的困难,自己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去处理度过。

公路上车来车往,但他们一点心思都不会花在车辆的观察比较上;周围的环境有时有气魄的高山,有时有山花的烂漫,有时有清澈的湖水,但是他们都不会驻足欣赏,也许他们看的多了,但此时他们却只是怀有信仰在前行。

3、忍耐,不急不躁

日复一日的磕头前进,磕的头出了包,磕的装备都已磨损,但他们仍旧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他们的内心是坚定的、强大的,接受着变化和挑战的同时也接受者重复的每一天,这也体现了强大的忍耐力和平常心。同时,这又一次锤炼了他们秉性,使他们更加的沉着、执着,就和修行一样,每一步都是进步。

4、欣然接受指导

途中遇到一人不客气的指点,教导他们应如何更好的朝拜,他们选择接受和改进。并接受了此人的邀请到家里做客,为报答留宿感激之情,帮助他耕地。

同时,也谈到了现在年轻人种地心急,都把牛累得气喘吁吁。反映出,年轻人接触复杂的社会多了,由于磨炼不够,养成了急躁、浮躁的性格,也正说明了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接受前辈的教导和指点,未能传承。

5、理解,坦然面对

车辆被撞后,没有撕心裂肺的责备和讹诈,而是理解对方困难;没有车辆拉货而选择人工拉,拉货的人放下货物后还要回退到出发点重新磕头朝拜前行。他们没有犹豫、没有询问、更没有借口。他们接受他人带来的不幸和苦难,理解对方的处境,从不抱怨。

而反观现在社会,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遭受一些不公就反抗,你指出我的毛病我就反驳你,无论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反正要先毁掉给自己造成麻烦的人等。缺少了相互理解,难以面对挫折,很难用平常心去处理事情。

6、不畏惧困难,向目标前进

山体滑坡他们不怕,并出于本能的保护弱者;有水挡路他们不管,继续朝拜前行;没钱后,不急不慌,集体出去挣钱;即使生老病死,也不悲不泣,并为之荣幸。

他们简单的生活,简洁的语言,没有过多复杂的思想,有些类似于原始的群居生活,也许这才是我们最内心的世界,只是他们生活在了表面。善于隐藏的,把它藏到了内心;思维简单的,就维持在了表面,这也许就是真正的表里如一。朝圣者们很多特质是需要复杂社会里浮躁的我们去借鉴和磨炼的。

总之,我们的生活要和电影里讲的一样,应保持着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去生活、去走路、去翻山,去对待前方的挫折和幸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能否接受不幸,能否理解对方,能否放下不开心或仇恨,就看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处的信仰才是处理生活和工作事情的根基。这也教导我们内心的原则要坚持,外部的事情要灵活和释怀。

《《冈仁波齐》观后感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