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得扎实,灵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自认为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我认为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已不再只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把尊重学生人格放在第一位,理解学生“天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帮助学生补充他人不完整的叙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
改变了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主体结构。
2、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舞台
按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概念描述为“围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本课的设计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目标出发,从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目标出发,重在加强“周长”与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进行充分肯定。这样教学,充分本校备课组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在策略的比较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图形周长推理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整节课,我并没有把哪一部分的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反复验证的方法学习新知,还给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图形周长中的一种特例。它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应用与拓展”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三轮的学习探究与讨论交流中,教者始终没有以一个“权威者”的角色指出哪个方法是最简便、最科学、最合理的,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尽人意。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仍显单薄,教师语言不够丰富。
教学预设中的三次探究重点突出了第一次的探究内容,联系生活探究与动手操作探究的过程由于时间的关系师生交流的环节较快,不能很好的关注全体学生。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2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先用一节课带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周长,学生都比较好理解。
第二节课,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元旦演出要装饰教室,我们想在教室前面的黑板外侧挂上一圈彩带,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呢?我告诉学生,黑板大约长4米,宽1米,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式解答。我巡视发现学生多数都是列式4×2+1×2=8+2=10(米),我找了几个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说的非常清楚,先求两个长,再求两个宽,然后加一起,就是长方形黑板的周长。有一个学生列式为4+4+1+1,学生说这样太麻烦。没有一个学生列式为(4+1)×2,于是我引导学生说:这道题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它两条长和两条宽的和,我们可以先求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怎样列式,学生想了想,说可以列式4+2=6(米),我又接着说,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求完了,怎样再求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学生纷纷说:再用6×2=12(米),我让学生比较4×2+1×2和(4+1)×2这两种方法,看哪一种更简单,多数学生都认为第二种更简单易算。
正方形的周长公示比较简单,我让学生自己拿出正方形的彩纸,计算它的周长,学生都知道用边长×4。
课本上的题目都非常简单,但是同步上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是5厘米,求宽是多少厘米?这道题是逆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很多学生不会算,我一看这个地方还真是个难点,于是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带学生推理计算,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我先问学生,这个周长18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我又问学生,我们能不能先求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可以,用周长18÷2=9(厘米),我接着问学生,9表示什么?学生回答9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已知一条长是5厘米,那么能求一条宽是多少了吗?学生马上回答用9-5=4(厘米),于是我让学生回头总结长方形的长的算法: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同理又推算出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我让学生把这5个公式抄写在课本85页上,学生快速地就抄完背会了,接下来做题训练,学生做得又对又快,一些平时听课不专心的学生也学得非常快,费思赫说了好几遍,老师,我真听明白了,可明白了。
数学课堂上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很多时候也需要教师巧妙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才能快速地“拨开云雾见青天”。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3经过最近《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学习,发现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发生了运用上的混淆,学生对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推理对学生来说却是这么难,引起了我的思考。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此处隐藏3062个字……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8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以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可以略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并说说理由。
在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中,可以拓展,出示8分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想象,如果围成正方形,那么边长可以是几?
今天学生猜测:32分米、2分米、8分米,在学生的讨论中,马上否认了32分米和8分米。而对于边长为2分米的,让几个学生合作,一起把长8分米的绳子拉成一个近似的正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正方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长,正方形的周长拉直了就是一条线,体会到周长一条线,为能以后与面积一个面的比较做好铺垫。同时可以继续利用这根绳子,如果这根8分米的绳子,要围成一个长方形,大家猜测它的长和宽可以是几呢?也可以让学生一起示范动手拉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时在拉的过程中体会到,不管形状怎样变,长加宽的和是不变的。
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基本出现的方法是:方法一:长+宽+长+宽;方法二:长*2+宽*2 ;方法三:(长+宽)*2在这三种方法中,需不需要优化?想想还是需要优化的,因为(长+宽)*2这种方法对于以后逆向思考的题目作用非常大。比如已知周长,求长和宽,就需要这种方法作基础。那么在优化的时候,如何进行优化呢?怎样优化才能水到渠成?还是没有很好的方法。
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用手势表示(长+宽)*2,使学生理解(长+宽)是一份,长方形的周长有这样的两份。加深学生对这种算法的理解。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9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
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反思10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组合作利用毛线装饰手中的图画,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毛线太短不够围出图形的边;有的毛线刚好可以围出图形的边。以此为契机,使学生在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为长方形图片和正方形图片做相框(两张图片的周长相等),问哪个相框用的彩带多。学生出现了三种猜想:①长方形相框用的彩带多;②正方形相框用的彩带多;③两个相框用的彩带同样多。对于学生的猜想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告诉他们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使别人心服口服,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另外,在探讨长方形周长公式时,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想出了“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三种策略。对于这些方法,我没有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处地抛出一个新的问题:“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又一次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之中了。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这不仅验证了刚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时又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后,又一个挑战的问题出现了:练一练第三题,求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和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各是多少?再一次进行学习与探究。在学习探究与讨论交流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我们所努力追求的数学教学,应该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的教学;应该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的教学。通过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参与其中的活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