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10:45:42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1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之后学习的,它将为学生以后计算物体的体积做下铺垫,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基础。

对于这节课,教材是借助两个大小不同的牛奶包装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两个问题,逐步学习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教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去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学习面积单位已积累了探究“体积单位”的方法。并且,五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我们适时的引领和指导。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体积的含义。借助教具,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需要准备的教具是:两个一样的杯子、水、石块、木块、沙子,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等教具。可以采用直观演示为主、谈话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技能,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4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要探究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体积。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做两个实验,先让学生读一读出示实验要求再动手,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实验有目的、思考有方向,通过实验得出石块和木块占有空间。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有空间?在学生交流汇报中感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有大有小,从而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接着试一试: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

第二个问题:体积单位。

当不能直观判断两个物体体积大小时,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探究的第二个问题,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测量面积的方法来测量体积,可以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开始采用大小不一的小正方体来摆,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得出要采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对于体积单位的问题,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然后汇报交流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是: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感知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而1立方米的大小我借助教具围成正方体框架,让学生感知它的大小。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或1立方米。

这样,(总之,我借助直观观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新知以后,还需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巩固。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自主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3个练习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微波炉的体积大约是40()。

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

设计目的:形式不同、分层设计,既有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巩固提高、深化理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本环节我采用问题引领式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在学生回顾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还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技能上的提升。

板书设计:

重点知识写在主要位置,便于学生整体了解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敬请指导。谢谢!

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文具盒的体积大约是200()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立方米和立方分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

3.把正方体(棱长5厘米)礼品盒装到箱子(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里,最多能装多少盒?(材料厚度忽略不计)

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

这道题主要考察: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实验一要求:

1.准备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

2.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观察放入石头后水位有的变化情况。

3.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二要求:

1.准备2个同样的杯子。第一个杯子装满沙子,第二个杯子空杯。

2.将一块木块放入第二个杯子中,然后从第一个杯子向第二个杯子中倒沙子,倒满为止。

3.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二、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 ……此处隐藏6745个字……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同学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5页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作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现阶段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规律和空间观念,根据这一特点,结合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玻璃杯、水、石块、细沙、米尺、多媒体课件等

二、说教法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原则,采取以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发现、操作体验、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安排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石头放进瓶子里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很快学生就会从童话故事中得到启发:石头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时我会告诉学生,石头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石子的体积。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体积的知识。(板书:体积)

通过童话故事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会到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二)实验演示 探究新知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一下几个活动:

1.实验演示,建立体积的概念

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这一意义,我采用分小组做实验的方式,分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一个杯子装满细砂,然后倒出细砂,放入石块,再倒入细砂,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实验二:把一大一小的两块石块放入盛有同样多水的玻璃杯子,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思考为什么?

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验物体时占有一定懂得空间;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物体所占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表象,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体积的意义。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概括出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概念。之后,我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多媒体出示常见的物体,如冰箱、电脑、手机等等,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学生对体积意义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游戏操作,形成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纸盒,要求学生判断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由于无法判断,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回忆,计量单位的长度、面积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顺利地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板书:体积单位)

接着多媒体出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那么,你们想知道它们大概有多大吗?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有多大,在头脑中对它们形成模型,并根据头脑中对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表象用手指比划。接着举例生活中一些物体如1颗蚕豆,手指尖的部分,计算机键盘的按钮,小骰子等物体接近1立方厘米;一个粉笔盒,纸盒(自制)等物体是接近1立方分米。从而进一步巩固并建立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而对于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里我采用游戏操作的教学策略:借助三把米尺,做成一个护城直角的架子,我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在通过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让学生钻进1 立方米的框架内,看能站进多少人,来感受1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通过游戏操作,学生从直观上感知体积单位,从而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悟的过程中获得新知,从而使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多层练习 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是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练习:填一填体积单位,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实际物体的大小;并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大小,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畅谈收获

小结归纳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有效手段。课堂小结我将采取提问方式: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有关体积的什么知识呢?你又有哪些收获呢?接着,我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知识脉络,起到归纳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